立即下载
游车田江水库杂记
2011-12-21 11:04:35 字号:

 

车田江,有江才有水,有水才能成为库,车田江水系发源于涟源盖头山,18条小河在这里汇聚,它位于油溪河上游,是油溪河的源头,从此一泻千里注入资江。

车田江水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动过土,终因初生的共和国财力不济而放弃。直到七十年代初期,梅山的决策者们又一次将她纳入视野,在那“人定胜天”的激情岁月里,土法上马,肩挑手提,经过十多个春秋的战天斗地,用血肉之躯铸成了一道雄伟壮观的月弧形大坝。大坝高68米,坝长496.5米,蓄水1.275亿立方米,是一座集蓄水、灌溉、发电、养殖于一体的综合型水利工程。整座水库包括绵延数十公里、纵横几个乡镇的渠道的修建,总造价不过千万,都是靠“一平二调”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建立起来的,当时村民戏言:“河东修水库,河西卖水牯”。人们自觉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自带铺卷、口粮,或打工棚或借居水库附近村民家里,以记公分的形式凿山开石,担土筑堤,那场面不亚于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其人其事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有多少现代木兰替父上阵,又有多少孟姜女寻亲哭夫?有碑为证:牺牲在水库工地的就有数十位之多。他们把青春,把热血洒在了车田江,献给了壮丽事业。而车田江的原住民1万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或服从组织安排迁移插户,或自己主动联系投亲靠友。昔日的鱼米之乡成为一片波澜壮阔的汪洋之后,他们的第二、三代也就诞生在了异地他乡。

当历史的记忆被风干了之后,如今人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两岸青山含秀色,一江绿水奏和谐。”从温塘镇出发经彭关村沿油溪河逆行而上,越过神仙岭山脉,远处的“群英”、“飞虹”,两条横跨东西和南北的渡槽尽收眼底,清一色的水泥公路像玉带一般飘飞在层峦叠嶂的山水之中,路旁尽是白墙红瓦的“洋楼”。一排排高大挺拔的金钱松在春天里绿得发亮、秋冬日又黄得出奇。大山被一派原始的赤橙黄绿装点得格外妖娆。山中翠竹轻摇,小鸟蝉鸣,你想看到手拿茅镰刀砍柴割草的山野村夫吗?很难!那是过去时,现在,温塘的农民大多是溜着摩托车在附近的煤矿上班,除了农忙季节忙一阵外,小伙子、大姑娘、嫂子们要么赶集、要么旅游、要么就在自家小院里三五成群,在太阳底下搓搓麻将、打打扑克,惬意的很哩。不愁吃穿的人们,只好把房屋颠来倒去,翻旧装新,只好买摩托、小车兜风,在衣着上打扮,娘子们穿红戴绿抹口红,头发黑了又变红。你行走在乡野,透露出的却是城市生活的气息,你想返璞归真都难!不经意间10多公里山路,一会就到了,巍峨的大坝就呈现在你的眼前,“车田江水库”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均匀地分布在大坝外侧,煞是醒目,库内江面微风荡漾,小船悠悠,大坝管理所的员工们微笑着招呼客人。茶水瓜子免费,游船送你入江心,进港湾。碧蓝蓝的天,碧蓝蓝的水,这是一颗镶嵌在湘中大地上的璀璨的明珠啊!客人们在船上不由得弯了腰,与清清湖水亲密接触,掬一捧清泉水,放进嘴里润润喉,继而打起了水仗,唱起了山歌,文人墨客们到此一游,不吟诗题对才怪呢。当你看到“小三峡”的湖光山色,掠飞的水鸟,成群的鹅鸭,诗人周协和就占了一首:“车田江水泛绿烟,危峰划破水中天。霓虹桥下银鳞闪,鹅鸭嘎嘎戏客船。”秀才李泽博赞曰:波绿峰青透碧川,车田水库落山间。流光溢彩如珠玉,恰似银河挂九天。文友袁愈才:“有兴乘舟游列岛,如同天上做神仙。”汉藩夫子创立“永车诗社”,其意就是永远的车田江,为她歌之,为她颂之。

八千多亩浩瀚水面,在她周边的村落、库叉处,你可看到用丝绳编织成的大大小小网箱,养着只有这里的纯净水和这样的水温才能养活的银鱼、斑点叉尾等珍贵鱼种,库里虾肥鱼壮,村民们在水一方,靠水吃水,成为致富途径。在那“高坝截波万倾平,镜中游艇绕弯行”的水面上,“凉风阵阵吹人爽,紫气腾腾抚面宁”。看见“绿水深潭鱼乐跳,青山翠竹鸟欢鸣”。你就觉得“苍松岛屿皆成画,景点开拓亮四星”,怎不令游人们心旷神怡!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游人如织,我想……   (康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康小平

编辑:曾维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