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蚩尤:身既死兮神以灵
2014-02-27 14:31:54 字号:

  

      蚩尤,上古黄帝时诸侯。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暴虐天下。帝征诸侯之师征之,战于涿鹿,蚩尤作大雾,帝为指南车破之,遂戮蚩尤(按《礼记》郑注以三苗为蚩尤,《尚书孔传》以九黎为蚩尤,其说不一)。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842页

  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中语

  蚩尤故里是新化人民的骄傲

  蚩尤是距今约4500年前,我国南方熊山(即大熊山,又名神山,在今湖南新化北部)九黎族的首领。是古代彗星似的英雄,天神般的兵主。他率先“造五兵”、“作五刑”。“惟始作乱,延及乎平民,”曾使炎、黄无可如之何。故自《尚书》、《周礼》,及夫《初学记》;自史圣司马迁,乃至前贤范文澜,无不将蚩尤与炎、黄并列,将九黎与华夏同提。即使以炎黄传人自命的秦皇、汉祖,乃至唐宗、宋祖,都将他崇奉为兵神而礼拜有加。

  《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中旬在新化召开。到会的有全国著名学者陈子艾、巫允明等十余名和各省、市、县学者180余人,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并现场参观了民国十六年(1927)刻有“蚩尤屋场”的石碑和其他有关历史文献,如《同治新化县志》关于“熊山,即神山”的记载,等等。会上,全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特授予新化“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的荣誉称号。

  蚩尤,这位曾被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在《国殇》中所歌颂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国爱民英雄,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战斗号角,这应该是蚩尤故里新化人民的骄傲。

                                                ——《蚩尤文献》后记

  屈原的《国殇》歌颂的就是蚩尤

  众所周知,《九歌》是南楚民歌。“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之意。”(见朱熹《楚辞集注》)屈原的《九歌》写于沅湘之间这是千古不易之论。而任何民歌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或现实流传的历史资料。如果没有湘中熊山这位“首身离兮心不惩”的战神蚩尤为素材,《国殇》自不能由屈原凭空虚构出这么一个永远激励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而“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人物来的。

  著名楚辞学专家姜亮夫在《楚辞今绎讲录》中讲到《国殇》时写道:“在苗族中有个风俗,就是部族之间斗争时,要欢送出征将士,等到将士们回来,不论是打胜仗还是打败仗,也要有个欢迎他们回来的歌舞。《国殇》是楚国为了准备战争,鼓励将士出征、勇敢作战,或欢迎将士们回来的歌。”(见该书第83页)

                                      ——《梅山风雅颂》第12页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曾维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