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人物的大故事
2014-11-12 16:57:06 字号:

  现在新闻界仿佛流行一股风,喜欢做大稿、特稿。以为那样,新闻才高大上,才更能吸引眼球。其实,在我看来,大有大的精彩,小有小的别致,新闻无所谓大小,只在乎真实。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我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其实更偏爱去采访一个又一个别人眼中的平凡小人物,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对我来说,采访他们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旅行。

  记得很多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去采访朱佛郎老先生,去之前,我心里直嘀咕,一个“画界不知道他作画,文艺界不知道他搞文艺”的怪人有何报道之处。

  穿过喧嚣的向东古街,我在一间破旧的小阁楼里见到了这位老人:浓眉、白头、一件过时的汗衫,一把破旧的蒲扇。对我的到来,他显得太过冷淡,以至于我差点打退堂鼓,但一说起梅山文化,说到新化曾经的古城,他随即兴奋起来。激动之余,他甚至语言粗鄙地责怪政府当局为何不对新化那些古宅、古街加以保护,尽管这责怪没有任何理由。

  这时,我才明白这位大隐隐于市的隐者,对梅山文化那股热爱劲儿,竟是如小孩般那样天真,纯洁得不带任何一丝一毫的杂念。我知道,平时,他难得有一位倾听者。于是,他只得把对梅山文化深情的挚爱淋漓尽致地渲泄在他的画作里。那天,我就坐在他古旧的藤椅里静静地听了他一个下午的故事。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我在奉家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听过老师教育学生的故事,在吉庆的旷野里听过一位基层干部的抗旱故事,也在地底深处听过矿工们的艰辛故事,当然,我也听过贫困老农为讨生活四处奔波的故事,看到过患病孩子无钱治病时那种无助的眼神……

  如今,这些平凡小人物的小故事一一成为我记忆深处的风景。无可否认,他们的故事真的很平凡,很普通。普通得没有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去听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那种对工作的执着态度,对人生的乐观热情却时时感染着我,驱使我前行。每每下笔触及他们,一股暖流总能传遍全身。

  2013年,江苏一位媒体人写了一篇《记者赋》,赋有一句话我记忆尤深:与天地兮共心境,与草木兮共呼吸。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记者都能有如此心境,能与草木共呼吸,那么,平凡的小人物也能写出大故事,读出大智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袁晓晖

编辑:曾维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