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就是一套语句,表达双重意义,形成明说此而实说彼的效果。一般表面意思直白易懂,潜层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给人以联想和启迪。双关修辞包括借形双关、谐音双关和借义双关。
“雄心吞日月;醒眼看沉浮。”
“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上述是运用借形双关修辞的两联。
第一联是余德泉教授的汤圆小店联。汤圆,圆如日月,浮似人生,堪为小题大做。第二联乃康有为哀悼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潭嗣同的挽联。“复生”是谭嗣同的字,将“复生”和“有为”嵌入上下联中,而第二个“复生”却是死而复生之义,第二个“有为”是有作为之义。挽联的意思是,既然你谭嗣同不能死而复生了,那么我康有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联语构思独特,别具一格,反思自责,发人深省。
谐音的双关语对联笔者记忆犹新的是如下三副。
如: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联语上联表面上是说摇橹的船比不上扬帆的快;深一层意思是说三国东吴的谋士鲁速比不上西汉勇士樊哙。下联表面上说吹奏独笛虽然声音悠扬,还须众箫齐和;潜在之意是说,北宋武将狄青比不上西汉谋臣萧何。联中谐音假借非常恰当。
又如:白头翁牵牛耕熟地;红(洪)娘子相思配宾郎(槟榔)。
上述联语中的“白头翁”、“牵牛(花)”、“熟地”、“红娘子”、“槟榔”为五种中草药名,其中的“白头翁”、“熟地”,“红娘子”、“槟榔”是双关语。下联中的“红”谐音“洪”,“宾郎”谐音“槟榔”。动词“耕”、“配”亦用得贴切而有趣。
再如: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这副联语上联中的鸦、雀、鸨(音:保)为比雁体形大一点的善走的三种鸟;下联也是三种动物鹿、獐、螬(为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实际上指的是陆宗舆、章宗祥和曹汝霖(辛亥革命前夕这三人分别担任外交总长、次长、驻日公使等职务,是亲日派的卖国贼),联语实则斥责他们的卖国行为。下联用的是谐音的双关手法。对联摆出三种禽鸟、两种兽类、一种昆虫,这是指斥卖国贼们是禽兽。更有意思的是上联的鸦、雀、鸨是三种鸟,而下联的鹿、獐、螬却不是三种兽。按对联对称的原则,那么上联的鸨便使人联想到旧社会里称为老鸨的妓女婆了。这样鸦、雀与妓女婆,鹿、獐与蛴螬这么配搭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了。这就等于斥责卖国贼们是不伦不类的东西了。这副谐音双关联语讽刺卖国者们多么巧妙、深刻啊!
双关语对联出现最多的是借义双关,试举数例:
如秤店联:理贵持平,不卑不亢;心能守正,无党无偏。
秤为衡器,借义衡物来衡人,妙哉!
贵州图云关凉亭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径要认清岔路;
一亭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此为典型的借义双关修辞联语。这联语深刻阐明了世间路与人生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哲理。
有一副以嵌入六种中草药名,表达深情厚意的、反映“千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双关语对联,令一对分离了几十年的大男大女终于建立了幸福家庭。那佳联是:
玉女迎春,木笔偏逢菟丝子;鸳鸯寓木,乌头难遇桑寄生。
联中“玉女”、“木笔”是中药辛夷的偏名,“迎春”即玉然子。“菟丝子”是一种寄生缠绕植物,也可入药。“鸳鸯”、“寓木”,这两种药亦是“乌头”、“桑寄生”的偏名。联中借义中草药名,表达绵绵思念情怀,对得天衣无缝。
清朝末年,山东青州一位年轻的私塾先生,发现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常有人批改的小字。经询问,学生说是他姐姐批改的。这批改得实在好啊!这先生一次次翻作业,一声声赞叹,渐渐对学生的姐姐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先生把一张纸条夹在学生的作业本里,上面写着:
桃、李、杏鲜花,何时开放?
学生姐姐看后,问其弟弟得知是先生写的,姑娘误以为他心术不正,就在纸条背后对上:
稻、粱、粟杂种,什么先生!
青年先生被骂后,并未灰心,爱慕之情反而更为炽热,直接把自己被误解的心情和盘托出。他又在一纸条上写道:
竹本无心,节外编生枝叶。
这是借竹子义表白自己一片真诚的双关语。姑娘见他态度诚恳,气便消了,又在纸条背后对道:
藕虽有孔,胸中不染污泥。
先生见姑娘变了语气,便进一步向她求爱,又作对曰:
湖底淤肥,四处深泥定能生藕(偶);
姑娘从这语带双关的借义与谐音联中看出了他的痴情,又从其弟弟那里得这位青年先生的正直为人及超群才学,也有心和他相好,于是便写道:
秋波含笑,一双秀目怎可无眉(媒)?
先生见了回对大喜,随即央人去说媒。果然一说便成,两位有情人很快成为眷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敏青
编辑:曾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