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对联相声|巧对拆字联
2017-03-09 14:41:06 字号:

  甲:(吟联)二人土上坐;

  乙:(答联)一月日边明。

  甲:(吟联)八刀分米粉;

  乙:(答联)千里重金钟。这是拆字联呀!

  甲:哦,你对拆字联很有研究!

  乙:谈不上研究,略懂一些。这类对联是将一个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外的几个字形,从而依据字意,赋予各字以新的意义。你再听:

  (吟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息火尽,务将意马来栓。

  甲:你干嘛骂我呢?将上述对联离合成“秃驴”两字。不是骂我吗?!

  乙:以联说联嘛,这本是拆字对联用于应对和嘲讽的巧妙至极之处!

  甲:好了,别论了。今天咱俩就对答拆字联吧。你出句,我答联,现在开始——

  乙:(吟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甲:(答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乙:(吟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甲:(答联)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

  乙:(吟联)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战,将“张”、“骑”、“战”三字分开得绝妙!

  甲:(答联)种重禾,犁利牛,十口为田。把“种”、“犁”、“田”三字离合得神奇!

  乙:(吟联)妙人儿倪家少女;

  甲:(沉思)这个……这个!?

  乙:怎么了,卡脖了吧?咱先讲个小故事。话说过去有个才貌双全的倪姓姑娘,年方二八,聪慧超群,出此征婚上联,如有人对上者,愿与之完婚!

  甲:呵,我想起来了。对出来的是现代人呀!且说1981年4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到安徽合肥讲学,住在稻香楼宾馆。有个女服务员正好姓倪,华老猛然想起了古代倪姓姑娘的征联,慧眼一转,眼光正好落到中国科技大学派来照料华老的张医生身上,于是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你能答出来吗?

  乙:还问我呢?我是要你答呀!

  甲:(沉思答联)搞长弓张府高才!

  乙:(幽默地)恭喜你,对得妙!好一段今古绝妙的拆字联趣话呀!

  甲:撰联新奇,真令人拍案叫绝!

  乙:现在咱们对换一下,由你出联我来答吧!。

  甲:(吟联)踏破磊桥三块石;

  乙:(答联)分开出路两重山。

  甲:(吟联)有水有田方有米;

  乙:(答联)添人添口又添丁。这是潘何两家农户联姻,乡里人作贺的对联呀!

  甲:是呵!咱们再吟一些嘲讽的拆字联吧!

  乙:好的,还是你先出句吧!

  甲:(吟联)少目岂能识文字;

  乙:(答联)欠金切莫问科名。此联将“省”、“钦”两字拆开,嘲讽前朝典试官员吴省钦的呀!同时还配以 “口大欺天”的横批,字字如匕首,笔力千钧!

  甲:真是尖刀利剑,直指考官!

  (吟联)阿兄门外邀双月;

  乙:(答联)小妹窗前捉半风。这是苏轼和苏小妹的互嘲联嘛!

  甲:答的完全正确!咱们再讲一个小故事,话说明朝有个才子名叫杨溥,幼年时候,他家里很贫,县官要他父亲去服劳役,杨溥深知父亲体弱多病,请求县官减免劳役!

  乙:(急问)减免了没有?

  甲:听我慢慢道来。县官见杨溥少年聪慧,想考他的学问,于是出联要他答对。

  (吟联)四口同圆,内口皆归外口管;

  乙:(答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甲:你成杨溥了?

  乙:不敢当!这是杨溥答的对联呀!把“伞”字拆开,“小人全仗大人遮”,请大老爷关照!

  甲:你又成县官了?

  乙:怎么可能呢!?这是书本上讲的拆字联故事嘛!

  甲:你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呀!

  乙:哪里,哪里,我只是喜爱读书而已,多读书才能增长知识呀!我自告奋勇转而出句啦,请听——

  (吟联)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甲:(答联)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我对出来了,请你加以解释吧!

  乙:抗战时间,蒋介石发动内战,生活在蒋管辖区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教职员工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有个教授写了副对联,将“饮”、“泉”、“ 抚”、“墨”四字拆开来了。

  甲:真是构思新颖,幽默泼辣!

  乙:对!直指黑暗,对国民党统治进行了有力控诉!

  甲:我再吟一联: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乙:我随即对答: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时当过和尚。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赋诗联对,很是内行,享誉“对联天子”的美称。

  甲:啊?这则小故事我也读过: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访。路遇一书生,得知他是重庆府人氏,便出联嘱书生对答。书生不知眼前之人的身份,略加思索便对出来了。

  乙: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重赏了那位书生!

  甲:故事充满了传奇色采,传统的对联文化拆字趣联,真是魅力无穷呀!!

  乙:(吟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甲:(答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乙:把我当朱元璋了?

  甲:用拆字联感谢你呀!

  乙:太有意思了!

  甲:是嘛!拆字联太绝妙了。咱们就此结束演出吧!

  乙:(俩人高兴得大笑起来,合)哈、哈、哈、哈……

  合:咱们都成才子书生了呀!

  [甲、乙俩人鞠躬同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泽博 李泽远

编辑:曾维峰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