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通讯员 肖钱萍)“防控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病毒不休,我不休,病毒不退,我不退!我将尽我所能,投入这场战疫,坚守阵地,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杨锦宁说道。
在疫情面前,他是基层一线最美的“逆行者”
杨锦宁,男,1979年出生,现任新化县上梅街道新渡村村主任。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同志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精神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班子成员共同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安全,他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杨锦宁同志联合村干部、党员、村医、驻村干部、“上梅红”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用“一针一线”织起了保护群众安全的疫情防控网。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他立刻组织村支两委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小组,主动担起指挥长的职责。大年三十他就带领村干部、上梅红志愿者对全村进行了走访排查和宣传,忙到晚上十二点多才回家。大年初一一大早又带领村支两委摸底排查全村武汉及湖北返乡人员并安排管控,指导并陪同上梅红志愿者逐院、逐网格宣传、巡逻守点,双脚都磨着起了泡,初一那天也忙到晚上十二点多赶回家。村(社区)的群防群治是打通基层防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他立马落实上级的“六级阻断、四级隔离”精神,对全村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与村外界相接的三个卡点,禁止外来人员与车辆入本村,确保全村安全稳定,遏制疫情发生。
在村里,他是人见人爱的好村长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新渡村村主任,他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好村里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为防疫工作的物质及生活保障绞尽脑汁。他对疫情防控中看似平凡的小事,他都会亲力亲为,他说那样才踏实。全县对所有武汉返乡人员采取了居家强制隔离措施后,杨锦宁冒着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多次近距离接触武汉返乡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苦口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大年初二,从武汉返乡的洋溪镇陈某一家到新渡村岳母娘家拜年,杨锦宁得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上门宣传当前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做好思想工作后,马上采取措施对那家进行居家隔离,此后每天亲自同村医上门为那家人进行密切监测,连续监测14天一切正常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该村陈某某及家人也是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后情绪非常激动甚至抵抗,认为自己被邻居看成了“瘟神”,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用扫帚赶村干部,拒绝测量体温。杨锦宁第一时间亲自入户近距离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通过他的开导,陈某某从当初的不理解甚至抵触转变为积极配合支持。
面对来自炉观到新渡探亲的和出门买东西的强硬闯关者,他耐心细致的做解释,最终让闯关者认识到自身错误而积极支持工作。2月15日9点新康公司100亩茅草空地上的突发火情,大火威胁到周边的民房,杨锦宁接到火情报告后,临危不乱,一边报火警一边迅速阻止村干部及村民灭火,直到深夜12点消防车完全将火熄灭后,他才拖车疲惫的身体回家。
为阻断疫情,而又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需求,他在村里发起了“代购制”,他亲自带领3名“上梅红”志愿者为全体村民购买生活必须用品,先天晚上7点到10点在微信群下单或打电话登记,第二天统一采购并送货到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全体村民的生活需求。全村共400余户,他为其中的300余户进行了代购,此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许。该村排查出湖北返乡人员共6户10人及密切接触者53人,杨锦宁每天与村医上门测量体温并对其住宅和院落进行消毒,同时安排5个守点对进出人员及车辆一律进行劝返,确保武汉返乡人员做到不外出、不串门,安全隔离。湖北返乡杨某某,其丈夫身患心脏病、高血压,面对药物用完的困境时,杨锦宁主动当起了她的“小跑腿”,由于当时药店未营业,无法采购到相关药品,于是他利用各种办法从医院为其购买并及时免费送到患者手上,当杨某拿着沉甸甸的药物时她感激不已,要捉鸡鸭表示感谢,杨锦宁婉言拒绝说这是他应该做的。
在家中,他是妻儿父母的主心骨
杨锦宁的妻子是兴兴医院的副院长兼任妇产科主任,目前夫妻两人都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家里还有两个10多岁的儿子和70多岁的老父母。面对家人,他心存愧疚,他们这对战场上的伉俪,狠心抛下孩子和父母,从除夕至今,夫妻俩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逆行的战场上并肩作战、互相激励,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村干部和医生的责任担当。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还有无数个像杨锦宁一样的基层工作者,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战疫默默坚守阵地、付出不懈努力。而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相信这场战“疫”必将大获全胜。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肖钱萍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