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草原茶源 古道红风 | 新化红茶重走万里茶道 重温万里情缘
2021-07-26 09:00:12 字号: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因为一片小小的茶叶,一个空气中都弥漫着野草清香和乳酪香甜的西北大草原与“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畲田”的湘中千年古县新化结下了茶旅之缘。

(图片来源网络)

17世纪后期,沿丝绸之路而行的茶马古道慢慢走向衰落,茶叶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为了进行茶叶贸易交流,山西晋商开辟了一条新的茶叶贸易通道。

在这条贸易通道上,湖南茶叶经陆、水、湖运至汉口集中外运,经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进入蒙古国境内,穿越遥遥沙漠戈壁,经俄罗斯销往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

在这条被专家学者称誉的“万里茶道”上,处于湘中地区重要产茶区的新化是最重要的货源地和起始点,而万里之外的大西北内蒙古,则是国内茶叶销往世界各地最重要的中转站。

朔朔北风,吹不散古道茶源上的悠长蜜香;雨雾烟岚,也遮不住大西北内蒙人民的好客豪情。

数百年前,新化与内蒙人民因茶结缘,因茶相知、因茶共荣。今天,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借2021中国草原旅游发展大会暨中国·内蒙古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再次向茶源之始的娄底、新化发来诚挚邀请,邀请新化红茶与内蒙奶茶,再来一场“草原茶源·古道红风”万里茶道之旅。

世界遗产地,地道新化茶。新化地处雪峰山东麓,资水穿境而过,境内群峦叠翠,小溪纵横,四季烟岚笼罩,常年雨雾缭绕,是天然的优质产茶基地。新化产茶年代久远,始于唐代、兴于清朝、盛于民国,发展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年产茶叶达万担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土壤造就了新化红茶“乌油紧实、蜜香悠长、甘鲜醇爽、橙黄明亮”的天成品质。

一克茶黄素,十两软黄金。地处新化西部的主要产茶地——紫鹊界景区,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农业、水利双遗产宝地,这里传承有古老茶种、传统工艺、冲泡技巧,红茶汤色呈橙黄色,茶黄素含量为全国红茶之最。历史上,新化红茶与湖南祁红、建红鼎足而三,同为中国红茶之正宗,年产量居全省第一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英、美、俄等多个国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新化红茶获得中国商品第一个国际大奖;一百年后的2015年,渠江薄片获得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近年来,新化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以旅兴茶,以茶助旅”战略,把茶叶列为全县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力争把新化茶产业打造成100亿元产业的农业支柱产业和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建有1000亩以上规模的茶园基地14个、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3家、种茶专业合作社35个。至2020年底,全县有茶园面积8.4万亩,年产红茶4856吨,实现综合产值8.2亿元,新化红茶真正成了全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朝阳生态产业。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几百年情缘,全在一片小小的茶叶里;几百年情深,全在一杯小小的茶香里。此次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的新化红茶,将再次开启一段全新的万里茶道之旅。

据了解,参加此次万里茶道全新之旅的新化红茶不但会在内蒙古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惊艳亮点,而且还将走进西北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宁夏银川市、新疆乌鲁木齐市等地,共同追溯曾经那一段茶马古道上的红茶故事,重新开启一段新时代茶马情缘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袁晓辉

编辑:曾斌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