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将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当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时代难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走过的历史路径。
科技立国,高质量发展决定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近现代以来,世界格局变幻莫测,硝烟战火从未停歇,但唯有一条“硬道理”未曾发生改变,那就是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最强大的生产力,谁就能获得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只有拥有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才具备颠覆世界原有生产、分工秩序的资格。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前,我国在汽车行业的世界分工基本就是组装和销售的角色,技术和利润大头由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控制,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绕过专利壁垒,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百花齐放和产业链的完整可靠。
众人拾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参与。经济社会的建设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民群众一点点干出来的,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无不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国巨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和人才支持。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当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每一件细微的工作,每一次理性的消费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全面的发展,每个人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依托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配套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应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实践中加深对经济工作的理解,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服务经济建设的治理能力,以更为专业、更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各个环节要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持续迈进。
(作者 / 新化县炉观镇 秦日中)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秦日中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