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曾振科)眼下,炉观镇的万亩早稻收割工作已近尾声,晚稻栽种正有序推进。在新化县平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双季稻种植基地,记者看到,配备碎草装置的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秸秆经碎草机处理后直接还田,成为滋养土地的“天然肥料”。
“我们今年种了500多亩双季稻,全部采用碎草机还田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化肥和人工成本,还使田更加肥沃了。”新化县平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征宇说。
近年来,炉观镇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方式,鼓励农户加装粉碎装置,全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控制秸秆粉碎长度、把握翻耕深度,确保还田效果。
“炉观镇今年早稻面积有1.4万余亩,现在我镇90%以上的收割机加装了碎草机,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炉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一辉告诉记者。采用秸秆还田技术,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使土地更肥沃蓬松,利于水稻根系深扎,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还能提高稻谷千粒重和出米率,从源头上助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曾振科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