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康爱军 刘文 曾湘涛 黎明明) 9月9日,第五届全国林下生态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新化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精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新化,共同发布全国黄精产业(新化)宣言,共谋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林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陈幸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玉贤,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曾祥谓,国家林草局原一级巡视员、林下经济分会副主任杜纪山,浙江农林大学省级现代粮食产业学院院长斯金平,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李志勇,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主任唐要善,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邓先觉,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才道,省政协办公厅二级巡视员赵伍芳,娄底市副市长伍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明皋,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谢红旗,县委书记彭韬,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韶红,县领导陈国聪、鄢洛阳、赵伟光、曾欣华、张政兵、罗轶民、田青、罗忠庆等出席。
彭韬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新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了黄精的卓越品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动了黄精的产业升级;开放包容的胸怀视野,扩大了黄精的“朋友圈”,也有力反哺了新化的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目前全县已建成黄精种植基地13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3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实现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黄精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科技赋能、标准引领和业界协同。真诚期待与各位专家深化合作,共克技术难题;衷心希望与各兄弟产区携手并进,共建产业联盟;热忱欢迎各地企业家来新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
伍鹄指出,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坚持将黄精产业作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桥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抓手”,深耕细作、实干笃行,让深山中的“土疙瘩”蜕变为市场上的“金元宝”。当前,新化黄精正处在“爬坡过坎求突破、创新升级谋跨越”的过程,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行业翘楚鼎力关心支持新化,携手共进,打好黄精科学种植的“提质题”、产品研发的“创新题”,品牌推广的“拓展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同时,新化县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擦亮“新化黄精”金字招牌,为全国黄精产业迈向千亿规模贡献“新化力量”。
李志勇指出,新化是全省黄精产业发展重点区和林下经济重点示范县。近年来,新化黄精产业蓬勃发展,在良种繁育、种植规模、加工能力、品牌效应、市场营销、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新化样本。希望新化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更好的推动黄精产业与文化旅游、餐饮美食等多个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完善黄精产业链条,提升“新化黄精”品牌影响力,增强消费者对黄精的认知,助力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祥谓宣布活动开幕并讲话。他指出,新化作为全国黄精产业的先行者,从全国率先突破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到建成全国首个黄精集散中心、黄精研究院;从“新化黄精”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到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十余万人就业,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的实践力量,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当前,黄精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林学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科技支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攻克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黄精种植、加工、质量检测等行业标准制定,引领产业规范发展;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资本、人才向优势产区集聚, 推动黄精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让“小黄精”撑起林下经济“大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开幕式上,斯金平和浙江农林大学新化黄精共富学院副院长、《黄精》新书主编刘京晶现场向全国黄精企业代表赠送了新书《黄精》;该书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撑,有助于大家了解黄精、种好黄精、用好黄精。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黄精企业家代表共同发布了《全国黄精产业(新化)宣言》,就促进黄精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五点承诺,同时呼吁全国黄精产业同仁携手并肩,共同推动中国黄精产业走向更加规范、高效、可持续的未来,为助力乡村振兴、保障人民健康、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
开幕式还现场发布了《新化县黄精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规划总体目标依据“一产提质升级、二产做大做强、三产融合发展”原则,按照“一园区、两中心、多基地”的总体布局,建立新化黄精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康养旅游、产业品牌、市场监测监管、产业科技支撑等10个体系。到2030年,多花黄精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年可采挖面积达到5万亩,实现新化黄精百亿级产业发展目标。
唐要善、邓先觉、张才道等领导分别在开幕现场讲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国聪与谢红旗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副县长罗轶民作了新化黄精推介。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康爱军 刘文 曾湘涛 黎明明
编辑:曾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