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理论结晶,更是基层治理的“行动指南”。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唯有深学细悟其中要义,才能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层根基。
把握核心要义,锚定基层治理方向。学习第五卷,基层首要任务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其转化为治理实践的政治自觉。基层治理直面群众诉求,只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党的政策落地见效。同时,需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工作。比如在确定道路拓宽路线时,主动邀请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参与讨论,共同商议补偿方案与施工时序,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谋划”,既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又充分尊重村民意愿。
贯通理论体系,明晰基层治理逻辑。第五卷需与前四卷作为整体学习,其“总论—分论—保障”的框架,可直接转化为基层治理路径。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在“民生保障”“基层党建”“平安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再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保障,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乡镇党委统筹部署民生服务、乡村发展等重点任务,村党支部承接落实具体工作,村组党员中心户则负责联系周边农户,比如定期走访收集村民诉求、宣传政策法规、协助解决日常难题。
坚持知行合一,推动基层治理落地。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基层治理需紧扣“学用结合”,在具体场景中转化应用。破解民生难题时,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通过走访调研梳理群众诉求,整合辖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针对性开展养老服务提质、托育资源补充等工作;防范安全风险中,依据“统筹发展和安全”论述,搭建“网格化+信息化”排查体系,组织网格员定期走访商户、排查隐患,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问题闭环管理。
基层治理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基层党员干部唯有以“深学”强信念、以“细悟”找方法、以“实干”见成效,方能打通国家治理“神经末梢”,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层基础。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郭颖昕
编辑:曾斌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