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龚端翔 通讯员 杨欣欣)在曹家镇栗山坪村,一面“党建引领”的旗帜正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这里是“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曾因村党支部“功能薄弱、响应效率低、凝聚力不足”,缺乏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组织统筹能力弱、诉求响应不及时、服务群众缺抓手,乡村振兴推进面临阻力。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光大集团派驻工作队到栗山坪村,杨欣欣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已扎根村里700余天,以“强组织、树新风、聚民心”为核心,联动集团资源与村社力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硬实力”,让这个曾经的“薄弱村”长出振兴的“红色根脉”。
强基固本:把“软弱党支部”打造成“民心堡垒”
乡村振兴的“根”在基层党组织。驻村首日,工作队便将“建强村党支部”作为破局关键。面对村党支部“功能弱、老龄化、办事难”的困境,从组织建设、制度完善、硬件升级、班子赋能四个方向精准发力,每一项举措都瞄准这些痛点,层层破解党支部短板。
主题党日“接地气”:工作队牵头开展30余次“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不搞“形式化开会”——建军节组织退役军人围坐拉家常、听抗战故事;政策宣讲不用官话、套话,而是用村民听得懂的“土话”解读补贴申领、产业扶持等政策,让大家真正“听得懂、愿意听”。
“三长制”激活服务:建立由党员干部牵头的“三长制”,片长统筹片区、组长协调小组、邻长扎根5-10户农户,逐户上门时既传帮扶政策,又记村民的灌溉需求、务工意愿、生活难题等诉求,组长汇总需求、协调邻里矛盾,片长对接村党支部推进产业帮扶、民生实事,彻底打破“党员等村民找”的旧模式,让“党员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成为党建引领下的新常态。

硬件升级暖民心:推动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在村党支部办实事、聚民心的带动下,村民们看到党建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政策宣讲用“土话”听得懂了、反映的灌溉诉求隔天就有回应,于是主动提出将自家闲置土地免费赠与村集体用于建设,有村民笑着说:“党支部办实事,我们也想为村里出份力!”与此同时,集团总部也高效审批帮扶资金,政企民三方合力,让新服务中心的建设顺理成章,顺利解决了老村部“墙面斑驳、空间狭小、设备缺失、功能不全”的尴尬,新中心不仅配齐了新办公设备,还划分出政策咨询、便民办事区,党员有了规范阵地,村民办事也不用再“凑空等”。

注入“青春血液”:牵头选拔2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纳入党支部后备力量,手把手教他们整理“民情台账”、对接帮扶项目,破解党支部老龄化难题。
最让村党员难忘的,是栗山坪村有史以来第一次规范召开的民主生活会。此前村里从未有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先例,杨欣欣带头打破“老好人”氛围,坦言自己“初期面对村党支部效率短板时不敢较真,怕伤和气”;在他的带动下,党员们也放下顾虑:有人承认“政策宣讲照本宣科,没考虑老人听不听得懂”,有人反思“嫌麻烦少跑农户,连村民家的稻田在哪都不清楚”。这场“红脸出汗”的会议后,村党支部立行立改,如今村民反映的诉求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内”,基层党组织真正有了“造血”能力。
在夯实组织基础的同时,驻村工作队更将党建优势延伸到乡风治理领域,让“民心堡垒”的作用从“办事服务”拓展到“文明培育”。
乡风焕新:用“文明软实力”扮靓乡村颜值
“以前村民闲时就打麻将,现在鼓点声比麻将声更热闹!”。说起村里的变化,栗山坪村村民满脸笑意。在党建引领下,驻村工作队将“村容整治、文化培育、制度约束”拧成“乡风转变”的合力。

文化活动破单调:协调集团资金购买锣鼓、龙灯等道具,组建“光大舞龙队”,队员每晚在村文化广场排练,龙灯挥舞时引得村民围看,更热闹非凡;曾经村民家里的“麻将声”,慢慢被整齐的“鼓点声”取代。如今队伍能承接红白喜事、周边村镇演出,每人每次挣200-300元,队员们笑着说:“排练能学本事还赚钱,家里人都支持!”这支舞龙队不仅丰富了村民生活,更成了党建引领下“以文化聚民心”的鲜活载体——队员在协作中拉近感情,村民在围观中认同新风。
村规积分“管长效”:推动村党支部优化村规民约,补充“婚事新办、孝老爱亲、垃圾清扫”等条款,让村规民约“接地气、获认可”。同步探索积分制,将“遵守村规、参与公益、庭院整洁”量化为积分,根据积分还可以在光大集团出资的积分超市中兑换洗衣粉、拖鞋、蚊香等各类生活用品,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让乡风转变有了党建引领的长效抓手。

颜值提升凝民心:邀请设计公司入户规划“菜园+花坛”“老屋翻新+安全护栏”样板院落,在村部墙面绘制“乡村振兴”“孝老爱亲”主题彩绘,原本斑驳的墙面变成“文明课堂”,这些彩绘吸引路过的村民常驻足观看,潜移默化中让“比家风、办实事”的理念扎根人心。
政企联动:让“集团资源”穿透“田间地头”
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聚合力”。驻村工作队深化“集团总部统筹资源、村党支部对接需求”的协作模式,以村党支部为“纽带”,打通集团资源与村民需求的衔接通道,积极协调集团各类帮扶资源精准送到村民身边。“3•15”消费者权益日,中国光大银行新化支行带着普惠金融知识和防诈手册进村,把“微服务”送到村民身边,党员宣讲队用真实案例,挨家挨户教老人识别“虚假投资”“养老诈骗”,帮老人守住“钱袋子”;不仅如此,为持续筑牢村民“钱袋子”防线,截至2025年9月,新化支行已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村”活动40余次,每次服务村民50余名,用案例教学帮助村民识破“虚假投资”“养老诈骗”陷阱,累计帮助村民规避潜在损失超20万元。

2025年3月“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中,在工作队对接协调下,中国光大银行长沙分行员工送来大米、文具及电脑、打印机等物资,不仅更新了村部破旧的办公设备,还让栗山完小的孩子们用上新文具;截至2025年9月,长沙分行已累计为村里捐赠600余斤大米、1029件文具及50余台电脑——新电脑让村部告别“旧设备卡顿”,新文具让栗山完小的孩子用上了带卡通图案的笔记本,600余斤大米送到困难村民家中,每一份物资都精准对接需求,帮扶暖意直抵人心。
如今的栗山坪村,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党建引领下的“红色动能”正持续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党支部强了,民心聚了,村民办事更顺了、增收更稳了,栗山坪村的乡村振兴才真正立起“红色主心骨”,这张红色蓝图还将在党建领航、政企协同、村民共建中,绘得更实、更亮、更长远。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龚端翔 杨欣欣
编辑:曾斌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