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政企协同破局 栗山坪村产业“造血”力显成效
2025-10-30 22:40:20 字号:

政企协同破局 栗山坪村产业“造血”力显成效

新化新闻网讯(记者 龚端翔 通讯员 杨欣欣)“杨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连土地分红是啥都不知道;2025年,光给大伙发的劳务工资加土地分红就一共20多万,拿到了增收的钱,心里比蜜甜!”种植户李雄新的话,道出了栗山坪村产业的“蝶变”。杨欣欣作为中国光大集团派驻曹家镇栗山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产业空白、技术短缺、销售难题”的困境,以“集团搭台送资源、村社唱戏抓落地”为路径,推动产业从“零”起步,让曾经“守着土地没盼头”的村民,尝到了产业增收的“甜滋味”。

破局起步:政企联手打通“产业堵点”

驻村后,工作队第一时间牵头梳理产业发展短板:基础设施弱、村民缺技术、农产品没销路。他依托“集团总部+村支部”协作模式,累计推动落地的产业发展专项帮扶资金282万元(含光大集团专项帮扶资金58万元),重点攻克“产业基础设施弱、技术推广难”等“卡脖子”环节。

学技术解“不敢种”难题:2024年羊肚菌种植季,村民因缺技术不敢扩种,他带领种植户赴炉观镇产业示范基地实地“取经”,又选派技术骨干参加河北羊肚菌产业培育院士工作站的专项课程;骨干学成后,在田间地头开“小课堂”,蹲在菌棚里将“温湿度调控”拆解成“看菌丝颜色辨湿度”,攥着草木灰示范“病虫害防治”,把技术干货手把手教给村民,最终实现羊肚菌规模化培育。

拓销路解“卖不掉”焦虑:羊肚菌销售环节,他牵头对接多渠道拓销路,带着村“两委”跑遍全县机关单位争取采购,邀请网红主播助力带货,自己也参与直播补充推广,镜头前展示刚采摘的新鲜羊肚菌,介绍“政企协同培育、草木灰防虫害”的品质优势,多管齐下,当季就实现羊肚菌首销额30万元,村民第一次尝到产业增收的甜头。同年,黄桃成熟季,眼看鲜桃挂满枝头、再不卖就会烂在树上,农户急得睡不着,他紧急联动集团总部对接下属企业,推出“员工内购+定向采购”模式,主动带头下单并动员身边资源,单季助销黄桃20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户“种得出、卖不掉”的短期难题。

在短期种植产业初见成效后,为推动产业从“短期种植”转向“长效造血”,工作队把目光投向更具带动性的加工项目。

攻坚突围:啃下“黄精加工厂”硬骨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更是村民增收的依靠,再难也要把它建起来!”面对招商引资引进的黄精加工厂项目,杨欣欣联动集团资源与村“两委”力量,展现出“啃硬骨头”的决心。2024年5月,项目卡在审批环节,他带着村“两委”反复梳理“带动150户农户种植、年加工6000斤黄精”的测算数据,多次对接县农业农村局答辩,最终推动审批通过和帮扶资金落地;如今厂房封顶、设备到位,却差最后一笔启动资金。杨欣欣没让项目“卡壳”,一方面联动新化支行对接涉农贷款政策,协助企业梳理贷款所需的协作材料,包括村集体与企业签订的联农带农协议、土地流转合作证明等;另一方面多次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带着厂房建设图纸、企业建设规划、联农带农效益测算表申请产业帮扶;同时还帮这家企业协调本地企业资源,探索黄精种植与加工的供应链协作,“多跑一趟、多铺条路,才能让加工厂尽早投产,让村民既得务工收入、又有种植收益,实现产业长效增收”。

成效凸显:产业增收 增强“造血”能力

截至2025年9月,杨欣欣推动的村级消费帮扶累计已超40万元,集团层面消费帮扶累计超80万元,累计带动近百户农户增收。曾经“守着土地没盼头”的村民,如今有了产业带来的稳定收入,在羊肚菌大棚、黄桃基地务工拿月薪,年底能领土地分红。“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产业赚钱。”李雄新擦着农具笑着说。

从“零产业收入”到“全村年超20万劳务工资+土地分红”,栗山坪村的产业“造血”能力持续增强,这份蜕变正是“集团送资源、村社抓落地、村民齐参与”政企民协同模式的生动成果,也让乡村振兴有了坚实的产业根基。

来源:新化新闻网

作者: 龚端翔 杨欣欣

编辑:曾斌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