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雨水冲刷着曹家镇某村的坡地,也冲刷着邓某与袁某两家本已紧张的关系。一条荒废的便道、一道改道的山洪,让比邻而居的两人争执多年。然而,在镇村两级调解委员会的耐心疏导下,这场因排水引发的纠纷,最终化作一道坚固的堡坎、一条通畅的水沟,更化作邻里之间冰释前嫌的温暖阳光。

邓某在石山开荒建房,每逢雨季,山洪顺坡而下,雨水倒灌进屋,让他夜不能寐。为解决问题,他多次想在原便道上修排水沟,却屡遭邻居袁某阻拦——袁某在便道上堆柴围篱,认为这块地归己所用。双方各执一词,从口角争执到申请调解,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镇综治中心接到申请后,深知雨季不等人,冒雨赶到现场。调解员挽起裤脚蹚水勘察,一次次走进两家人中,既讲法理,也谈人情。他们向袁某出示邓某屋内进水的照片,轻声问道:“将心比心,如果是您家年年被水淹,急不急?”又劝邓某:“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留份情面。”在“背对背”沟通中,袁某渐渐意识到占用集体土地的不当,也看到邓某的实际困难;邓某也愿放下怨气,寻求和解。最终,两家人坐在一起,共同清理堆积的柴火,划定界限,修建堡坎,硬化沟渠。当排水沟顺利通水那一刻,邓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袁某也感慨:“其实就想有人好好说句话。”
一沟清水蜿蜒向前,流走的是往日的隔阂,流淌的是乡邻重归于好的温情。在这场调解中,可以看到的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基层治理者以耐心与智慧,守护着广大乡村最珍贵的邻里之情。
来源:新化新闻网
编辑:曾斌初
			
		